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樟木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80520 中国国家公园 发表于 2015-5-14 09:41:29 楼主

        路太陡了!起点的通拉山口还飘着冰粒,不到80公里,就能一头扎进细雨温润的樟木小镇。沟太窄了!两边的山几乎夹到了一起,道路好似峭壁上抠出的一道“槽”。水太多了!山间众多的飞瀑流泉,经过的车辆恍若钻进水帘洞,说不准在什么时候,上边泼下一摊水,“哗”的一声,吓车里人一跳。这就是樟木沟,它因“318国道”而声名远播,也作为西藏最大的对外通商口岸而繁华热闹。在本文作者的眼中,这条悬挂在山腰上的沟谷,是喜马拉雅五条沟中最具人气的地方。 峭壁千仞,鬼叫人愁。318国道一旦从喜马拉雅怀中穿过,在周边处处深沟大壑、奇峻无比的悬崖峭壁映衬之下,那国道便细若一条飘带,软软地贴在山峦之腰上。70道班以南至樟木镇西侧山口15公里段是整个樟木沟最窄且坡度最陡的一段。当年驻藏某部在修筑公路时,在这一段付出的代价很惨烈。拍摄时间:2011年10月。拍摄地点:70道班。海拔高度:2900。摄影/谢罡<p>中国的公路编号,以北京为轴心贯穿南北的多以“1”起始,横贯东西的一般以“2”或“3”打头。318国道沿着北纬30度线前行,东起上海,全长逾5400公里,是目前中国最长的陆路通道,它连结融汇了海洋文化、平原文化、江河文化、山地文化和民族文化,被《中国国家地理》界定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而樟木沟恰恰因318国道而名声大噪,因为它正是这条最长国道的终点。</p> 通拉山口满目苍黄。位于聂拉木县境内的通拉山垭口,是漫长的318国道上最后一个垭口,也是自古以来由西藏通往南亚次大陆的门户,更是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峡谷地带的分界。通拉山口跟西藏所有的高山垭口一样,远远望去一片的苍黄砾石山。倘使走近细看,细小颗粒的沙石上,或许可见一簇簇高寒地带特有的苔藓类植物,颜色也一律的苍黄。拍摄时间:2008年9月。拍摄地点:聂拉木县门布乡。海拔高度:4600。摄影/赵春江<h3>翻越通拉山口,暖湿气流扑面而来</h3><p>中国的公路编号,以北京为轴心贯穿南北的多以“1”起始,横贯东西的一般以“2”或“3”打头。318国道沿着北纬30度线前行,东起上海,全长逾5400公里,是目前中国最长的陆路通道,它连结融汇了海洋文化、平原文化、江河文化、山地文化和民族文化,被《中国国家地理》界定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而樟木沟恰恰因318国道而名声大噪,因为它正是这条最长国道的终点。</p><p>翻越通拉山口,暖湿气流扑面而来</p><p>樟木沟顶端的通拉山口,不像其他山口那样穿山越涧,沟壑纵横,而是一道大斜坡。站在通拉山口,人的视野极其开阔,除了来路已经淹没在漫漫山包之后,东、南、西三面一眼可以望到天边:东边有卓奥友峰,南面是樟木沟谷地,西边有希夏邦马峰峰群。我曾几十次在通拉山口往返,我逐渐了解到,通拉山口事实上犹如“T”的一“横”,一“竖”就是樟木沟了。</p> 油菜和青稞相互交织。一过通拉山口,地势猛然下降,路两边开始变得日渐苍翠葱茏,有草有树了,有农作物了,一块块绿色的青稞田、黄色的油菜花田相互交织。在西藏,收获时间随着海拔的增高而不断变化着。以油菜花为例:海拔3000米到4000米,6月就逐渐开花了,海拔4000米以上,到9月份还有开花的。拍摄时间:2011年6月。拍摄地点:聂拉木县塔杰林村。海拔高度:4000。摄影/赵春江 <p>有哲人写诗道: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只要把这句诗改动一个字,来形容通拉山口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再恰当不过了:冷眼向“南”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翻越通拉山口,顺行横切喜马拉雅山脉的河谷,印度洋暖湿气流扑面而来,因此,樟木沟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五条沟中,几乎是一下子从高寒区跌进了亚热带的沟谷。从植物的垂直分布带看,通拉山顶几乎是一片荒漠,只有盛夏7月才能看到一点绿意。下到山脚下,过了一座桥和公路道班的院子以后,便开始出现植被覆盖,荒漠上有星星点点的绿色。过了道班以后,感觉海拔下降更加迅速,先是有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口腔里和脸上都能感觉到不像山顶空气凝结得使人皮肤发紧。接着,农作物出现了,青稞田、油菜花地,一块块就挂在山间。</p><p>而到了樟木镇,却有着完整的亚热带常绿、半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第一次进樟木沟印象深刻,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路边的棕榈树和芭蕉树。我询问过当地人:“这是不是人为栽植?”他们都笑着说:“它们在这里生长至少有千八百年了。”</p> 樟木沟口查炯峰。查炯峰是喜马拉雅山脉山峰之一,位于聂拉木县西侧,海拔6979米。查炯是藏语音译,意为神鹰飞翔,尼泊尔称之为多尔雷峰。查炯峰屹立在樟木沟口,是为流经樟木沟的波曲提供水源的主要雪山之一。峰下就是聂拉木县,也是高原冷气流和印度洋北上暖湿气流的交融处。拍摄时间:2011年10月。拍摄地点:喜马拉雅山脉查炯峰东侧。海拔高度:4580。摄影/谢罡<p>从海拔近5200米的通拉山口到聂拉木县城的公路,距离仅仅45公里,海拔却已下降了1000米,而从聂拉木县城到达樟木镇的短短30公里,地势再次从海拔4000米一路陡降至2000米,山路沿着一个又一个大斜坡呈反复的“之”字形下降,让人产生坐过山车的感觉,峻峭可以想见。如此这样大幅度、剧烈的落差,带来地表明显的变化就毫不奇怪了。</p><h3>一条狭窄惊险的沟谷:脚下深渊万丈,头顶峭壁千仞</h3><p>樟木沟称得上是五条沟中最狭窄的一条沟,“狭”得局促,“狭”得有些令人感到窒息。走樟木沟的路,不像其他沟那样完全冲入谷底,而是在山腰运行,318国道,如一条细细的白色绸带,软软地缠绕着山体,层层盘旋而下。樟木是聂拉木县所属的一个小镇,位于距聂拉木县城约30公里的半山腰上。从聂拉木到樟木镇30公里,使樟木沟作为“一条沟”的形态展露无遗——谷底是河,山间是路,相伴而行。</p> 山间到处流水,瀑布悬垂崖头。在6月至9月雨季期间,经过聂拉木县城继续下行,可以看见迎面而来的团团云雾,这是从印度洋远道赶来、带着丰富降水的暖湿气流。随着山势的降低,云量迅速递增,充沛的降水让这里成为一个瀑布的世界。那些蔚为壮观的瀑布就挂在峡谷的绝壁上,隐秘于密林里,超过百米的瀑布比比皆是。从天而降的水流与岩石、朽木发生碰撞,画出一道道白线,在空中溅出渺渺的白雾,随着风向在峡谷里飘舞。有的瀑布就直接瞄准公路的中央,让过往车辆接受一次无法躲避的洗礼。拍摄时间:2010年7月。拍摄地点:聂拉木县樟木镇后山。海拔高度:3700。摄影/赵春江 <p>在樟木原住民夏尔巴人的记忆里,千百年来,喜马拉雅山直插云天,连飞鸟都无法穿越。居住在南坡山谷地带的他们,在公路未通之前,基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十八军进入西藏时,日喀则军分区陆续派出大量官兵,力图凿通聂拉木至樟木段山路。据聂拉木县志记载:聂拉木至樟木路段,完全是在悬崖峭壁上强行开凿而成。1965年5月,待318国道上这段打通至尼泊尔边界的最后30公里通车之时,已有87名战士因筑路牺牲。公路打通后,樟木与外界的交流大为便捷,虽经数十年反复拓宽加固,但从聂拉木进入樟木,仍然是一条险路。雨季道路湿滑,尤其难行。在这一段路上,樟木沟的局促、狭窄开始展露,道路骤然收紧、变窄,两旁的山势一起紧逼过来。从峡谷左侧到峡谷右侧,有时你可以分辨出人的面容和牛羊的雌雄;特别是路,不是行在谷底与水为伴,而像抻开的哈达,横“挂”在山腰了,让人提心吊胆。因为谷底已下不去人和车,甚至开道的空间都没了。 </p><p>有一次,我驾车进樟木,坐在我后座的一位朋友,偶然间回头,吓出一身汗,他拽拽我的衣角怯怯地说:“赵哥,咱们别往前走了”而此时的路上云雾缭绕,早已看不到路,完全是一道刻在悬崖峭壁上的“槽”,一侧脚底是深渊万丈,一侧头顶是峭壁千仞。这还不算,山顶的瀑布就直接往公路上灌,汽车经过时,常被上边下来的瀑布“砸”得一瞬间前风挡玻璃什么也看不见,还有的雨刷器被砸飞。</p><h3>聂拉木:独享一座完全属于中国的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h3><p>聂拉木是樟木沟中的一座县城。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聂拉木的特点,而且与全国2000多个县不重复,应该是什么?聂拉木是全国唯一独享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的县城。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14座,海拔8012米希夏邦马峰是其中最矮的一座,但它完完全全是属于聂拉木的,也是唯一全部坐落在中国境内的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上世纪60年代,聂拉木县委县政府成立时,充堆村是聂拉木县城的所在地。“充堆”系藏语,意为“市场”,但这个“市场”当时只是高山之巅一个小村,应该是有“场”而无“市”,和我们今天理解的市场完全是两个概念。1960年建充堆乡,1973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但是聂拉木的历史却很悠久绵长,早在元朝年间,聂拉木同西藏一道正式划归元朝疆域,属中国元朝的行政区划受中央管辖。1276年聂拉木地区属于拉堆洛管辖,为阿里的一个行政区,到1618年受乌思藏地方政府管辖。1751年,清朝政府废除西藏的藏王制,建立地方噶厦政府后,在聂拉木设立聂拉木宗(相当于今聂拉木县),从此开始由噶厦政府向聂拉木派驻雪巴(相当于县长)。</p> 赚辛苦钱的尼泊尔“背夫”。樟木镇是连结珠穆朗玛峰南坡和北坡的必经关隘,很多登山者去珠峰大本营之前都会在这里住上一晚,因此这里的很多商店都花花绿绿地粘贴着各国民间组织的登山队会徽。而小镇街道狭窄,人来人往,车流不息,QQ车小且好掉头,从而成为这里首选的交通工具。拍摄时间:2011年6月。拍摄地点:樟木镇。海拔高度:2300。摄影/王宁 赚辛苦钱的尼泊尔“背夫”。樟木口岸边贸繁荣,有专人从事货运、装卸等服务业。在友谊桥中国一侧的联检大厅附近,聚集着许多皮肤黝黑、眼窝深陷的尼泊尔人,其中有年轻男子,也有老年妇女,这就是尼泊尔“背夫”。一旦有货车停靠,他们便会排队等着背运货物步行通过友谊桥,这样一来中国商人可以少付一些报关的税收,而每位尼泊尔背夫也能获得每包10元人民币左右的报酬。拍摄时间:2011年6月。拍摄地点:樟木镇友谊桥。海拔高度:1750。摄影/王宁<p>“聂拉木”,藏语意为“不好的道路”,也有说是“地狱之门”的。相传,古时,黑脸黑心的恶魔罗刹,就在喜马拉雅山中的险关要隘上为非作歹,行人从此经过,都要受到它的刁难和勒索,先是回答他的提问,答不上来,就被投进地牢。这条路上,不知有多少人下落不明,家破人亡。色瓦仑国王旺丹嘎波,正直勇敢,决心为民除害,找到恶魔,与之较量,厮杀了七天七夜,直杀得飞沙走石,终将恶魔罗刹杀死。喜马拉雅聂拉木一带,老百姓从此平静幸福。 抛却种种历史故事的版本,处在喜马拉雅隆起与断裂带上的聂拉木,就在几年前,都还是路难行,如入鬼门关。10年前,我从通拉山口往南跑,一路暴土扬尘下来,颠得后脑勺发麻,人人脸上像熊猫。经过聂拉木县城时,刚点上一支烟还没吸几口,司机就说已经出聂拉木县城了,我好生奇怪,县城怎么会这么小呢?5年前我经过聂拉木县城时,路虽然还不太好走,但是可以坐在县城里吃一顿饭了。今年我再从聂拉木经过,可以吃饭住宿、逛街看景,还能采购土特产了。从通拉山口到樟木的柏油路全线通车了,很多峭壁拓宽了,险段加固了,不像从前全线捏着一把汗。今天,318国道从聂拉木县城穿过,使聂拉木成为这条“景观大道”上的一颗明珠,在喜马拉雅深处熠熠发光。</p><p>不过,聂拉木县城所在地,不及樟木镇繁华,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有人会问了,为什么不把县城搬到樟木镇去呢?借军事专家的一句话:樟木战略空间太狭小了,有个成语用在这里挺形象:进退维谷。</p><h3>专家论坛</h3><h3>“水汽通道”仍在继续拓宽和延伸中</h3> 张青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p>这些沟中流经的河流多是恒河的源头,它们沿着喜马拉雅山脉从东到西,湿热效应逐步递减。这一带是高原和低地、海洋和陆地进行大气对流和能量交换的交汇点。纵贯喜马拉雅山的吉隆藏布等河谷均为狭长的水汽通道。水汽不仅为这里带来了宜人的气候,也为边境贸易打开了几扇通道,比如樟木、亚东、吉隆镇均为重要边贸口岸。</p><p>喜马拉雅山脉是青藏高原上最年轻的山脉,也是构造运动最旺盛的山体。据观测,青藏高原正在以每年5.8毫米的速度隆起,喜马拉雅山则以每年10毫米的速度抬升。同时,切割喜马拉雅山脉的吉隆藏布、樟木河等仍旧处于继续拓宽、向源延伸进程中。尽管这些河谷水汽不如雅鲁藏布大峡谷那么丰富,但比起喜马拉雅山脉北坡的高寒天气,亚东、樟木、吉隆所处的这些河谷地带更加适宜人类生存、居住。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谷地承载力非常有限,过量人居只会对这一带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p><h3>一座恍如重庆的小镇:“三种人”往来的必经之地</h3><p>樟木沟更像一把木楔,从南向北深深楔入喜马拉雅的山体,樟木镇是这条沟的核心区。过了樟木再向南,这条沟并没有结束,只不过是进入了尼泊尔的境内,我们就说到樟木镇为止吧。</p><p>刚到达樟木镇,樟木沟展开了一个下大上小的大喇叭口形状,从喇叭口上端望下去,视线开阔,樟木镇就掩映在这房盖和树梢的笼罩下。天尽头处,就是中国和尼泊尔边境了。此地海拔3700余米,接着一路下行,318国道就在沟的左侧环绕下山,再也回不到沟的右侧去了,因为,那一侧已是尼泊尔的山水了。穿过樟木镇,一直到樟木口岸友谊桥,海拔已经到了2000米。如果从通拉山口算起,不到80公里,我们就从飞雪的寒带一头扎进了细雨浓雾、绿树花红的亚热带,真是两重天啊。</p><p>去过几次樟木沟,一直没搞明白的是,樟木沟两侧的高山古木参天,视线之内不仅是原始森林,还有处处可见的高山瀑布。俗话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长,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一般情况下,青藏高原的高山瀑布,都是和雪山冰川相连的,上有冰川,下有瀑布,而樟木沟里看不到雪山冰川,这只能理解为水是从更远处奔来,这就需要樟木沟的两侧高山之上有着“盛水”的台地,又有涵养水源的森林,才上演了樟木沟的瀑布群。</p><p>如果让我说出对樟木镇的总体感觉,就是:繁荣。这里除了汉藏两种文字的牌匾体现它还是西藏自治区,随处的英语招贴,异国风格的店铺,流动着的各种肤色和语言,使人难以和边陲小城、喜马拉雅最深最窄的一条沟等联系起来了。夜色初上,樟木沟变成了一条地上的银河,万家灯火,随山势和沟形鳞次栉比,让人恍若置身山城重庆的一隅。</p> 繁忙的中尼边境口岸。以友谊桥为代表的中尼边境口岸是中尼贸易的重要通道。随着几十年改革开放,口岸建设正规,双方往来密切。口岸每日10时开关后,大量尼泊尔人来到中国一侧购买物资。掮客们把货物扛在背上匆匆向前挪动,宁静的山间小镇顿时活跃了起来,樟木口岸一天的忙碌开始了。拍摄时间:2011年10月。拍摄地点:樟木口岸友谊桥。海拔高度:1750。摄影/谢罡 樟木开店的尼泊尔人。随着樟木口岸的扩大开放,许多尼泊尔商人直接把生意做到了樟木镇上来,以开商铺经销尼泊尔农副产品和土特产为主。在樟木镇经商的尼泊尔人并不通汉语和藏语,于是,手语加示意成为他们与中国人交流的手段。时间长了,尼商己能非常流畅地与中国顾客沟通交流。拍摄时间:2011年10月。拍摄地点:樟木镇。海拔高度:2370。摄影/谢罡<p>樟木镇土地非常珍贵,仅论面积它应该是可利用土地最稀有的小镇之一。不仅土地稀少,这里街道也狭窄,同时却又店铺林立,人流熙来攘往、摩肩接踵,车流没头没尾,日夜不息。货柜车像到了陆地上的旱船,发出低沉疲倦的声音,昼夜在小街上爬行。繁华地段上,竟让人有身在深圳与香港接壤的原“中英街”的错觉。</p><p>往来樟木镇的,以“三种人”居多。一是登山家旅行者,二是经商贸易的人,三是南亚香客。樟木沟是西藏自治区国家一级通商口岸,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面向南亚的陆路通道,生意人多,樟木口岸全年的贸易额占到了西藏对外贸易额的近一半,说它是商埠重镇一点也不为过。同时,樟木沟是连结珠穆朗玛峰南坡和北坡的必经关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家、探险家们趋之若鹜的驿站。走在樟木镇的街上,对面而来的男女,或许其貌不扬,或许衣衫邋遢,但他(她)可能就是某位大名鼎鼎的登山探险家。这里的香客也是一年不断,他们是朝拜者中最虔诚的,多数来自南亚。他们不远千里万里,历尽艰辛,就是想去阿里看神山,转圣湖。神山是冈仁波齐,在西藏自治区西部,海拔6638米,别看它没有那些海拔8000、7000米以上的雪峰高,却在佛教徒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们把它视为宇宙的中心,不允许任何人染指,所以至今还无人登上它的顶峰。</p> 青山掩映下的边陲小镇。樟木镇在中尼边境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沟谷坡地上,依山而建,在当地是一个相当繁华的边贸镇。周围自然环境很美,现代化建筑和一些古老的木结构房屋依山交替地散落在盘山而下的公路两侧,高低错落明显,在周围青山绿水和白云的环抱中,显得非常醒目。拍摄时间:2011年10月。拍摄地点:樟木镇。海拔高度:2300。摄影/谢罡<p>樟木镇里的旅店、饭店、咖啡店、纪念品店,是人们聚会和交流的场所,这些地方一个最显眼的标志是:插着各国的小国旗,尤其多的是,贴着各国民间组织的登山队的会徽和各色标记。</p><p>中国西部面向南亚最繁华的陆路通道,连结珠穆朗玛峰南坡和北坡的必经关隘,南亚诸国香客朝拜神山冈仁波齐的必走之路樟木沟,担当如此众多的头衔,想不被人瞩目都不行了。</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