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专家解读“地下长城”之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60720 中国国家公园 发表于 2015-5-13 17:33:14 楼主

        <p>喜爱探险、摄影的宋大明在金沙江东岸的一个洞穴中进行探险考察时,发现了一道如同“长城”的墙,长达10余里。这究竟是人造还是天成?若是人工建造,为何要建在这洞穴之内?如是自然生成,为什么条石如此均匀整齐?宋大明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到我们编辑部。</p> 10月初织女洞中,水深齐腰,且很凉,刚一进去,冻得让人哆嗦,过这样的水洞是需要点勇气的。<p>为了解开这个谜,我带着他的文章和现场拍摄的照片,走访了中科院专门从事喀斯特水文地质研究的张寿越教授和喀斯特地貌专家宋林华教授,以及人民大学的王振民教授。</p> 照片中裂隙两侧的岩石为不对称连续性延伸,是一小断层。<h3>张寿越说:“城墙”乃天然形成的溶洞洞壁</h3><p>中国是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国家,尤以我国西南地区最为集中,有人估计,中国地下洞穴有数十万之多,大部分都是未被人涉足过的处女地。张寿越作为喀斯特水文地质学家,曾先后考察过上千个洞穴,其中最长的一个是鄂西的腾龙洞,也只探测了34公里。对于码口地区的洞穴,还未进行过调查。但凭借他对洞穴多年考察的经验,看过照片和文章后,他认为“长城”是天然形成的溶洞洞壁,由中厚层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构成。由于岩层近乎平行,岩层厚度又变化不大,使洞穴形成后,从断面上看似为“城墙”。</p><p>形成洞穴的岩石从图片特征分析,应属夹杂有生物碎屑的灰岩,并混合有泥质物及白云岩层,已有 4.5亿年的高龄。但洞穴的形成,根据其位置和规模推断,应是近几十万年以来的事(如对洞穴钙质沉积物年龄测定,可得出确切的年代)。由于岩石被裂隙切割,并循这些裂隙发生崩塌,形成厚层的板状岩块,给人以人工采石砌筑的印象。</p><h3>宋林华说:“长城”是天造之物,岩石为灰岩,条石实际上为岩层</h3><p>宋林华长期从事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到过中国及世界上不少喀斯特地区进行考察。他看了文字和照片后认为,洞中的“长城”奇观具有以下特征:</p><p>“长城”石条的厚度为30—60厘米不等,石条之间只有裂缝,而无相互交错的骑缝。也就是说,如是人工所建,上下石条之间,会像垒砖墙一样有骑缝。石条之间的粘结物,有的地方是炭质页岩,厚度在3—10厘米不等,上下穿过石条的裂隙中,充填的是碎屑物,有的照片还可看出断层。</p><p>根据以上判断,该“长城”为天造之物,岩石为灰岩,上下相叠的条石,实际上是沉积岩层。</p><h3>王振民说:跳出“地球人的思维”,也许会突破固袭的怪圈</h3><p>王振民是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虽从事文学研究,但对自然界的洞穴颇感兴趣。他看到宋大明拍的洞穴照片十分惊讶,洞壁的石块既大小相近,又排列均匀,他首先想到的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他说:“这个洞与昭通古时‘南方丝绸之路’不仅相距较远,又不在一个方向,与此没有关系,抗战时期的中缅公路也不经过这里。那么,这个洞中‘长城’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呢?如果是本地区修筑的,在周围一定会遗留下施工的痕迹,但却没有。我甚至有几分异想天开,如果能跳出‘地球人思维’这个固有的域限,把思路拓宽,也许会破译出‘码口’这个秘藏已久的密码。”</p><p>三位学者面对相同的照片和描述,却得出两组不同的认识和判断。但是,只看照片和文字必然有局限性,要想科学地解释,就必须进行科学的考察。为此,杂志社将组织有关专家于2002年初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研究,那时,对洞穴中的“城墙”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揭示。</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