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后套:“河神”缔造米粮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60900 中国国家公园 发表于 2015-5-13 17:14:53 楼主

        从1869年至1925年,民间水利家王同春创造了引黄灌溉的传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经营,曾经人烟稀少的荒野,渐渐变成了“岁告丰稔,烟火万家”的富庶之地。直到今天,他开创的“八大干渠”依旧灌溉着后套的万亩良田。 河渠围村落,桑麻遍田畴<br>拍摄地点: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与乌拉特前旗之间<br>沿着黄河,飞机缓缓地掠过一片沃野,摄影师赶快按下快门,捕捉到了这阡陌交织、河渠纵横的画面。后套未开发前,平原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海子(多为黄河改道形成的牛轭湖)、沙丘。王同春等人利用后套的地势,在黄河北岸开凿了多条干渠和支渠,将后套这片处女地变成了闻名遐迩的“塞上米粮川”。<h3>荒野变粮仓,历史不过百余年<br></h3><p>话说那“有百害”的黄河,挟着滚滚的泥沙,浩浩荡荡的向着东南奔注。中间,这浑水卷过了狼山以南一片蒙古的牧场,决成万顷膏腴的土地。</p><p>——冰心《二老财》</p><p>阴山支脉乌拉山从昆都仑河畔出发,向西一直延伸到一个叫西山嘴的村子。绕过这里,坦荡的后套平原便在眼前了。平原北侧的狼山像一张巨大的弓背将平原紧紧环绕起来。后套四周,横亘的狼山与东流的黄河并驾齐驱;乌兰布和沙漠、苏吉沙漠分居两侧。从空中俯视,后套平原像一块扇形翡翠凹嵌在山脉与黄沙中间。两千多年前,汉武帝为发展农垦事业,从内地征召10万农工,在今天后套西部修建引水灌溉工程,并建造了多座城池。好景不长,繁荣一时的灌区因战乱而毁弃,土地也被沙化了。此后的千余年里,后套一直无人垦殖。清代初期,蒙古达拉特部因战功显著被朝廷安置在狼山前后,后套也是其领地。直到清同治年间,这里依旧是“只见蒙古包,不见人和树”的茫茫荒原。</p><p>百余年后,这里早已变成著名的“塞上粮仓”。今年8月,我在巴彦淖尔博物馆见到了一张详细的灌溉水系图:只见后套平原上的纵横河渠密如织网,辐射在阡陌交错的农田上;除了十几条大的干渠,周围还有千余条次干渠、支渠、次支渠……博物馆讲解员告诉我,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一首制灌区,正是有了它们,后套平原才真正变成了富饶的“塞外天府”。去年一年,巴彦淖尔市的粮食产量达到了250万吨。我们很难想象,150年多前的清末,后套依旧是了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它后来是如何变成“万顷膏腴”的?今天后套版的众多河渠是如何诞生的?我决定沿着后套黄河进行一次特殊的旅行,去寻找当年拓荒者的足迹。<br></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