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阅读青藏高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78490 中国国家公园 发表于 2015-5-13 16:41:12 楼主

        <p>从烟波浩渺的原始古海到冰峰雪岭的今日高地,一个青藏高原生成演化过程,就是一部壮丽的大自然史诗。史诗故事比人间神话更传奇。</p><p>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读得懂它。历经数以千万年计的沧桑变迁,这部巨著的诗页已成断章残篇,封存于大高原的冰雪永冻层之中。是一些格外钟情于它的人——中科院青藏科考队队员衔命而来,将星散于高原表里的诗页收拢拼接,前后连缀,使我们有幸读到了这部作品:从珠穆朗玛巨厚的沉积物中,我们遥望到洪荒时代古大洋所居于的由南而北的位置;从恐龙、三趾马的白色骨骼中,我们得知了新大陆与别处共享的环球同此凉热的年代;从希夏邦马山坡一枚石化了的高山栎叶片中,我们察访到数百万年来高原急剧隆升的证据;而藏北湖岸线的降落以及湖畔细石器遗存,则明示着不足万年前的气候变暖事件……</p><p>青藏高原的出现是地球乃至宇宙间多种因素合力作用之果,而青藏高原的存在又是地球环境诸多结果之因。地球内外充满了诸如此类环环相扣的因果链。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会怎么样?当代地理学家李吉均院士说:那么至少在中国,西部就不至于如此干旱,东部就不至于如此湿润,长江不是长江,黄河不是黄河;中国之外,阿拉伯、撒哈拉大沙漠不会出现,北半球气候不会转型,全球不会进入并持续着第四纪冰期……总而言之,世界地理气候格局就不是我们所眼见的这个模样。</p><p>“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一个看似没有意义的设问,因为自然演化的方向无论出自偶然还是必然之力,只能沿着一个轨迹前行,去完成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然而正是因为有了青藏高原,科学家们说,有关全球变化的研究如果不考虑青藏高原的隆起,就不足以做出合理的解释。</p><p>中国青藏科考队寻访答案、连缀诗篇的工作,经历了整整半个世纪,并有了丰厚的结果,而我也有幸成为这一结果的第一读者,自有28万字的《青藏苍茫》一书为证。这本书的采访写作贯穿了我的整个1998年,书中记录的正是那群格外钟情于青藏高原的科学家们的探索历程,以及他们所“衔”之“命”:复原一条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史之链。</p><p>《青藏苍茫》完成采访写作迄今已5年,一部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史已大致了然于心,作为作者,在经历了那样一个“科学年”后,发生了许多改变,可言说部分与不可言说部分皆是一言难尽。例如成为一个自然地理的热爱者,由自然地理而人文地理、历史地理进行再认知—— 本来多年间对于这片高地是从后者即生存风貌入手的,而今却直达肌理骨骼深部。</p><p>记得5年多以前,对于科学家的采访笑话多多。因隔膜而无知,最初的采访进行得窘迫,词不达意,言不及义,甚至提不出问题。当我面对大地构造学家潘裕生时的第一个发问竟是“古大洋的水流到哪里去了?”, 当地质地貌学家们回顾有关第四纪青藏高原大冰盖存在与否的争论时,我困惑地插话:“这样的讨论有意义吗?”……</p><p>后来的情形就不是这样了。记得有一年在拉萨,湖泊研究者告诉我,根据碳14测定,在6900年前藏北湖泊还处于高水位丰水期!听罢我恍然大悟,噢,这正好可与考古学家所说的相印证,说明那里——今日所谓“藏北无人区”一定有过温暖宜人的时期,所以7000年前的牧猎者把细石器丢得满地都是。当然,我也早就理解了“古大洋的水流到哪里去了”的问题,正像潘裕生回答的那样:“整个地球上的海水是相通的”。</p><p>自然界渐变与突变交替,大高原隆升与夷平相间;人类生存于漂浮的陆地上,变化的环境中,变动不居乃是常数。所有的科学研究都伴随着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即追求真知、接近真理的精神和勇气。而这也正是科学探索以及科学家群体为人敬慕之所在。</p><p>青藏研究半个世纪来一直默默无闻,这一状况迄今仍无根本改变。然而青藏研究却仍在更高的程度上继续着,每年夏季,国内的、国际合作的科考队纷纷走上高原,每年都有发现和创新。一批年轻的科学家正在继续寻找,书写这部伟大史诗的,究竟是来自怎样一只手的答案。</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