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卡拉麦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2700 中国国家公园 发表于 2015-5-13 16:32:47 楼主

        卡拉麦里,这片本是荒漠戈壁的所在,却生活着大量的荒漠野生动物。普氏野马、蒙古野驴、鹅喉羚等多种野生有蹄类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让这里成为中国难得一见范书财的观兽胜地。但这里同样有着丰富的煤、石油等矿产资源,究竟是保护野生动物,还是挖掘煤和石油?这个观兽胜地的未来看上去扑朔迷离……<h3>准噶尔盆地</h3><h3>新视角</h3> 朝阳升起,让我们看到蒙古野驴一家温暖的剪影。每天清晨,它们到水源地饮水,然后去植被较为繁茂的地区活动觅食,傍晚躲回到山地避风处过夜。蒙古野驴分布在亚洲中部的荒漠,在中国要想观赏到这些珍稀的兽类,去卡拉麦里是最佳的选择。 卡拉麦里山是哈萨克语,意为“黑黝黝的山”。山的东部是戈壁,西部则属于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h3><i>保护区内栖息的珍稀野生动物</i></h3><p><i>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p><p><i>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i></p><p><i>雪豹Panthera uncial</i></p><p><i>北山羊Capra ibex</i></p><p><i>蒙新河狸Castor fiber</i></p><p><i>金雕Aquila chrysaetos</i></p><p><i>波斑鸨Chlamydotis macqueen</i></p><p><i>国家二级保护动物</i></p><p><i>新疆马鹿 Cervus elaphus</i></p><p><i>盘羊Ovis ammon</i></p><p><i>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i></p><p><i>兔狲Otocolobus manul</i></p><p><i>大鵟Buteo hemilasius</i></p><p><i>猎隼Falco cherrug</i></p><p><i>猞猁Felis lynx</i></p> 卡拉麦里保护区<br>中国西北的观兽天堂<br>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地处准噶尔盆地内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东缘,保护区内生境类型多样——有戈壁、沙漠,也有山地和丘陵,适应干旱生活的啮齿类和爬行类动物在这里很常见,大型有蹄类动物更是这一区域的标志性生物类群。在中国邂逅、观赏大型哺乳动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视野开阔的卡拉麦里,蒙古野驴、鹅喉羚、盘羊等偶蹄类动物都有机会遇见。绘图/张瑜 新疆准噶尔盆地<br>壮丽如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br>卡拉麦里的蒙古野驴有时会集成数十乃至百余只的大群,驴群中会有一只或者几只负责放哨的驴,它们随时密切留意着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提防着狼、猞猁等天敌的突然袭击。摄影师乘坐的飞机从天上飞过,轰鸣声让负责警戒的驴发出预警信号,它开始奔跑,其他不明真相的蒙古野驴纷纷跟随,一时间荒漠上尘烟滚滚。 普氏野马<br>欧亚大陆最后的野马<br>卡拉麦里保护区内还有一种有蹄类动物不能不提,那就是著名的普氏野马。和家马相比,野马头部相对较大且短钝,马背中央有一条从马鬃到尾根的深褐色脊中线,另外马鬃短而直立,和家马的飘然长鬃不同。上世纪70年代末,普氏野马一度在中国灭绝,幸运的是当年一些被捕捉运送到欧洲的野马保存了这一物种最后的希望。通过人工繁殖,普氏野马被重新野放到准噶尔盆地的家园,如今这一珍稀物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保护状态也由“野外灭绝”更改恢复为“濒危”。<br>摄影/范书财<p>几年前的一个盛夏,我第一次来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卡拉麦里保护区,当时自己还是一名疯狂的观鸟人,我希望能在北疆欣赏到几种心仪的鸟类,没想到却闯入了一片观赏大型有蹄兽类的天堂。</p><h3>我在国道上</h3><h3>与路边的鹅喉羚眼神相对</h3><p>从乌鲁木齐出发,沿216国道一路向北,约三四个小时的车程,我来到了卡拉麦里保护区。时值正午,阳光灼人,满目接天的黄沙,稀稀拉拉的梭梭、锦鸡儿、红柳等灌木趴伏在地面上。隔一段会看到一个个黑黝黝的山包,经过多年风蚀,层层山石崩裂剥落得像刀片一样锋利,其上寸草不生。被高温炙烤着的大地升起扰动的气流,平坦而枯燥的地面反射着令人心烦的光,不得不眯着眼睛才能向外看。只有车内的空调能让自己在百无聊赖、昏昏欲睡的氛围里保持着些许清醒,之所以一直不睡,是因为同行的前《金陵晚报》记者韦晔一路上都在说,在这里的路边随时都有可能看到鹅喉羚和野驴。</p><p>韦晔自幼在新疆北屯长大,父亲是当地的一名军人。由于都喜欢观察和拍摄野生动物,所以我们自然也就成了好朋友。这次他要回家休假,便邀我一同前来,而有这个当地人做向导,我自然也十分高兴。</p><p>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是一个长方形的地域,其南北长170公里,东西宽90余公里,整个地势东高西低。保护区内生境类型多样,有戈壁、沙漠、平原、山地和丘陵。山地位于保护区中部,沙漠位于西部,丘陵位于北部,荒漠戈壁位于卡拉麦里山与丘陵间。</p><p>充满期待的心情在长久得不到释放的情形下,会变得异常糟糕,当我开始嘟嘟囔囔抱怨被“拐骗”到这穷乡僻壤的时候,车子刚好开到一个坡顶,路边两只羚羊顿时映入眼帘。车停下,我们摇下车窗玻璃,两只镜头伸出窗外,快门声响起。两只羚羊尚未从狭路相逢的状况中清醒过来,只是静静地看着我们。这是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幼崽,在打量我们的同时,幼崽躲到了母亲的身后,母亲则横着身子将它挡住,伸直了脖子,警惕地看着我们,可爱的黑色小尾巴也立了起来,一圈圈地甩动着,还一边拉着粪粒儿,表现出强烈的不安,随时都有可能夺路狂奔。在发现我们没有什么敌意之后,母亲护着孩子,慢慢地踱着步子,渐渐消失在一个土坡的背后。</p><p>“怎么样,带劲吧?”韦晔得意地笑着说。这的确是难得的惊喜,对于喜欢野外、喜欢鸟类的我来说,看到美丽的鸟儿已经足够欣喜,要是能够看到更加珍稀和难以见到的野生哺乳动物,绝对属于惊喜了。“这就是鹅喉羚?怎么看就是普通的黄羊啊?”看着他得意的样子,我懒得受他这份人情,不搭茬地问道。“是啊,我们当地就叫它‘黄羊’,两种很类似的,就是鹅喉羚发情期的时候,它的喉部会变得肥大,就像鹅的喉咙一样,所以才叫它鹅喉羚。其实最好的识别特征是它们的尾巴,要比普通黄羊的尾巴长一些,所以它也被叫做长尾黄羊。”</p><p>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珍稀而可爱的动物,所以心情立马开朗起来,全神贯注地看着窗外的沙地,期冀有新的发现,而韦晔由于已经有些司空见惯,所以就在旁边和我这个“菜鸟”介绍着卡拉麦里和这里的野生动物。</p> 惊喜还是忧患<br>路边遇到的羚羊<br>鹅喉羚体态优雅,头和腹部毛色浅,臀部和四肢内侧白色,背毛褐色,尾巴灰黑色,和体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羚羊生活在中低海拔的荒漠和草原,多集成10头以下的小群,在很大区域内季节性游荡,也常在路边活动。穿过卡拉麦里保护区的国道和省道,就像是一条观兽的景观大道,但也给野生动物的安全带来了威胁。<br>摄影/奚志农<h3>黑黝黝的低山,</h3><h3>野驴、黄羊的乐园</h3><p>卡拉麦里山是哈萨克语,意为“黑黝黝的山”。这里山体、丘陵上的岩石以黑色岩层为主,山的东部是戈壁,西部则属于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p><p>卡拉麦里正是以这列低山而得名,在遥远的亿万年前,这里是广阔的北疆海的一部分,后来地层抬升,变成了一片台地,其中散布着很多湖盆。暖湿的湖沼环境为以裸子植物为主、并伴有大量蕨类植物的原始森林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茂盛的植物又为大型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粮,特别为多种恐龙创造了良好的生境。今天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古地质遗迹、侏罗纪出露地层、大规模原始森林形成的硅化木森林遗迹,以及大量的恐龙遗迹,使这里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侏罗纪公园”。</p><p>随着侏罗纪末期的造山运动,新疆干旱环境基本定型,在气候持续旱化、降温和沙漠化扩展的影响下,这一区域的植被向旱生、盐生、沙生方向发展,灌木和草本占据绝对优势。准噶尔盆地荒漠成为横跨亚非的亚非荒漠的一个部分,梭梭、柽柳等灌木和荒漠河岸的胡杨林成为代表性植被。</p><p>216国道所穿过的卡拉麦里保护区,视野能及的范围内几乎见不到什么河流和湖泊,一片荒漠景象。偶尔会看到一片很规则的“田”字形草丛,据韦晔说是当地用来防风固沙的。后来看到一片灌丛,从路上下来,才发现是一片红柳丛,在树丛中间能够看到河流干涸后留下的痕迹。</p><p>卡拉麦里虽然是荒漠地带,但是依然有一定量的冬雪、春雨,所以保护区内虽没有稳定的地表河流,但是在一些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会有含盐的地下水溢出,形成盐泉;还有就是春季积雪融化以及夏季阵雨过后,可在低洼地形成临时性的水源。它们是野生动物主要的饮用水源地。在珍贵的雨水和泉水的滋润下,卡拉麦里部分地区的植物生长条件较好,红柳深处的水也可以让动物们解渴和藏身,这里沙漠、戈壁与低丘的交错分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p><p>也正因为如此,卡拉麦里,虽然外表看来是一片死寂的荒漠,但是一旦走近细观,就会发现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动物粪便和脚印,野马、野驴、鹅喉羚或悠闲散步,或成群驰骋;金雕、猎隼或矗立于孤峰之巅,或翱翔长空。每年候鸟迁徙季节,大批的候鸟会途经这一区域,或者补充能量,或者在这里繁殖。秋天在这里集群的沙鸡铺天盖地,而在一些地区,上百只迁徙的猛禽划过天空,成为一道壮丽的风景。</p><p>1982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卡拉麦里建立了以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及其生境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80万公顷,在新疆30多个保护区中,仅次于罗布泊与阿尔金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p>据现任阿勒泰林业局副局长初红军介绍,保护区成立之初的范围划定,除了生境和地势的考虑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依据是蒙古野驴的活动范围。“蒙古野驴一个小时的奔跑距离大概在七八十公里左右,因为它善于奔跑而且耐力好,所以就以其活动范围为依据,再根据地形和生态环境,对保护区的范围进行了划定。”</p><p>翻开保护区的统计报告,卡拉麦里共有野生动物288种,明星种类如普氏野马、蒙古野驴、鹅喉羚、盘羊、金雕、猎隼等,数量达到3万余只。据估算,卡拉麦里地区鹅喉羚的平均分布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1.5头,蒙古野驴的密度则在每平方公里0.5—0.8头之间。更为难得的是,由于这里山体平缓,所以视野比较开阔,坐在车里不离开国道就可以欣赏鹅喉羚漫步草间,检阅蒙古野驴在山脊上列队行进。因此《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把这里列为中国著名的“观兽胜地”。而216国道几乎是沿着保护区的对角线,从西南一直横贯到东北,所以可以算是国内很具特点的一条“观兽大道”。</p> 图表数据来源于近年的样线调查和统计结果。因为卡拉麦里保护区没有封闭的边界,在不同季节中兽类种群数量会有一定变化。资料提供/初雯雯<h3>普氏野马</h3><h3>重新奔跑在新疆戈壁</h3><p>除了鹅喉羚,一路上韦晔唠叨最多的就是普氏野马了,因为这是世界上比大熊猫还要珍稀的野生动物之一,全世界普氏野马不足1500匹。这个在上世纪70年代从野外灭绝的物种,现在已经通过人工繁殖和野放,再次回到了这片荒原之上。在216国道上看野马,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到北疆旅游的预期收获。</p><p>那年是2007年,当时卡拉麦里的野马的确很容易见到。在一片发红的荒漠地,我们远远地看到5匹母马和一匹小马驹站在路边觅食,车子停下,它们也就是抬头看看,然后再不理会。</p><p>普氏野马原产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外蒙古干旱的荒漠草原地带,因此又被称为准噶尔野马或蒙古野马。它们主要以针茅、驼绒藜、角果藜、假木贼和蒿等荒漠植物为食。</p><p>1876年,由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率领的探险队潜入准噶尔盆地进行野外探险和物种搜集。两年后,他们在卡拉麦里首次发现野马,并将野马标本带回欧洲一举成名。1881年,动物学家普列雅可夫将其定名为“普尔热瓦尔斯基野马”,简称“普氏野马”。当时欧洲的野马已经绝灭,普氏野马成为欧亚大陆上最后的野生种类,这个发现很快引起轰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人在中亚地区进行了6次普氏野马捕捉行动,并将马驹送往欧洲,圈养在各国的动物园和马戏团中。 </p><p>普氏野马本就生活在水草相对丰盛的草原和荒漠草原,随着人类的捕杀和牧场的不断扩大,普氏野马的分布区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迅速缩小,种群数量急剧锐减。到了上世纪80年代,普氏野马在中国绝迹。</p><p>当年被欧洲人捕去的野马所繁育的后代,成为这个物种最后的火种。在普尔热瓦尔斯基发现野马近百年之后,我国分3次从各国动物园引回18匹野马运回中国。1986年在新疆吉木萨尔县建立了野马养殖中心,两年之后降生了一匹小马驹——这是野马离开故乡近百年后,第一匹降生在中国的野马。</p><p>2001年8月,一批由27匹野马组成的繁殖群被放归野外。至今,新疆的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一共实施了8次普氏野马人工繁育种群放归,保护区内现在生活着100多匹野马,可分为11个家族群。</p><p>十几年来,放归的普氏野马在卡拉麦里保护区内的生存状况尚可,但也有很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比如2007—2008年曾经发生过野马在夜间过马路,被汽车撞死的惨剧。为了避免这样的事再发生,保护区工作人员迫不得已将野马赶到远离公路的地方。野马的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但是开车过路的人想要见到它们,却不像以前那样容易了。</p><p>在野外,普氏野马唯一的天敌是肉食性动物狼,但狼不会造成种群数量的急剧变动,和当年野马灭绝时的困境一样,影响它们在野外生存的主要危险仍然是人类活动和栖息地的丧失。</p><p>对于野放野马面临的问题,初红军先生有着很多的忧虑,他说:“细究起来还有很多不利因素,比如气候突变、水源缺失、疾病以及和家马杂交而失去基因多样性。像过去好几年,一场大雪过后,你能看到很多野生动物死去。水源地也是一个大问题,这里的水本来就少,还有很多都是矿化度很高的咸水,对它们的生存很不利。”我了解到,保护区内人口以哈萨克族牧民为主,约2000多人,牲畜约20万头,每年冬季11月至次年3月在保护区内停留约3—5个月。为了避免与家马杂交的问题,初红军他们也在与当地的牧民合作协商,希望能够尽量控制保护区不同季节家马的数量,并减少它们和野马的见面机会。</p> 沙狐的眼中<br>卡拉麦里的未来会是怎样<br>两只颇通灵性的沙狐坐在土坡上,凝视着这片生机勃勃的荒野。卡拉麦里成为新疆乃至全国难得一见的荒漠野生动物生存的乐园。除了蒙古野驴、普氏野马、鹅喉羚,赤狐、沙狐、狼、雪豹、兔狲等食肉动物也得益于有利的地势和丰富的食物,在卡拉麦里生息繁衍,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h3>观兽胜地,如何招架开矿者的侵袭?</h3><p>在卡拉麦里及周边的半个月时间中,除了当地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当地挂着北京车牌的越野车非常之多。好奇之下,我询问了当地面馆的老板,了解到这些车几乎都是来这里开矿的。</p><p>卡拉麦里的神奇除了它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之外,还有大量的煤、石油和矿产资源。从火烧山到克拉玛依,216国道以西的广阔地带因为石油开采已经喧嚣了20多年,现在轮到216国道以东的范围,这里的探明煤炭储量据说占全国的7%,而且都是浅层煤矿,优质而且宜开采。50多家大型煤化工企业已经进驻大戈壁,正夜以继日地进行初期建设。开发区管委会的精致大楼早已竖立起来,216国道沿线白天停满了超载的重型卡车,等到夜幕降临后,绵延100公里的巨大运输车队令人叹为观止。</p><p>穿过保护区的公路还有228省道,在省道以东的卡拉麦里山地区情况更加糟糕,大大小小开采石材的矿业公司已经把这里1000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分割占据,目标就是地表及地上的优质花岗岩。5米直径的巨型切割机日夜轰鸣,200多台百吨超重卡车川流不息,向外输送石材。</p><p>原本无人的荒野,变得简易公路纵横,沿途永久和临时的服务体系也迅速跟进建成。</p><p>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沿途所能见到的鹅喉羚、蒙古野驴等野生动物受到了潜在的威胁。以216国道为例,从2004年竣工后,这条路便开始承担起新疆的粮油瓜果食品,以及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的输送,成为当地百姓的“幸福路”,这条国道也正好从保护区中心穿过,途中虽然能够看到很多野生动物,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汽车也成了保护区内有蹄类动物的杀手。</p><p>而在岩山区的开矿,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猛禽的繁衍生息。原本突兀的石山 是金雕、猎隼等猛禽最钟爱的繁殖地,然而随着人类的迅速侵入,鹰巢下的荒野变成了轰鸣的采石场,采石场中聚集着对鹰巢抱有好奇和无限遐想的掏窝贼。根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马鸣先生前些年的野外调查资料,考察队在鸟类繁殖季的调查中曾记录到各类猛禽巢300余处;到2007年的时候,一条样线走下来平均也能看到猛禽六七窝;但是这几年,经常是一两窝,甚至是零记录。</p><p>如今的216国道穿越了这片几乎是中国邂逅大型有蹄类动物几率最高的土地。遗憾的是,观赏大型有蹄类哺乳动物并不是修建公路的初衷,道路反而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造成了干扰。</p><p>将来的卡拉麦里,能否像如今青藏铁路沿途那样,能让我们在车上惬意地观赏野生动物,同时又尽可能少地影响它们的生活?这是保护区工作人员和我共同的愿望。</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