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喜马拉雅的深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93910 中国国家公园 发表于 2015-5-13 16:50:13 楼主

        喜马拉雅,一个永远充满神秘与美丽的词汇。2010年夏天,我驾车深入这片腹地。 <h3>圆梦之旅</h3><p>这次的线路是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由东向西行进,曾到达我国与不丹、尼泊尔以及印控克什米尔交界地带。这些地方游人罕至,路途颇为艰辛,但我也领略到了前所未有的美景。</p> 南迦巴瓦峰。 雅拉香波雪山。 香加拉湖。 羊卓雍错。 希夏邦马。 扎达土林。 扎达雪山。 高原日落。<h3>跑单帮</h3><p>几年前我就有走一趟喜马拉雅山脉北侧的念头,一直处于准备之中。朋友听说我的这个想法后,建议我找个同伴,可我此行是单车行进,若出了危险也是对同伴不负责任,所以最终决定还是“跑单帮”。</p> <h3>雅拉香波雪山</h3> <p>带着希望和梦想,出发了。我先去昌都见了一个朋友,然后经林芝到达山南地区。从乃东县向南行,向喜马拉雅山脉靠近,过了亚堆乡不久,就来到了雅拉香波的脚下。</p> <p>雅拉香波是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一座孤立的大山,海拔6636.8米。这座雪山所在的河谷是一片农耕区,也是吐蕃最古老的部落繁衍之地。</p> <p>雅拉香波山上的冰雪融化成了雅砻河,最后汇入雅鲁藏布江。</p><h3>乐活的藏族人</h3> <p>过了雪山后,继续向南到了隆子县,稍作停留我便下到村镇中去了,常规线路很少有人会南下,更不大会有人走到乡村中,而我觉得真正的风景和乐趣,正是在乡村。</p> <p>这是隆子县的一个普通村镇,当地藏民大部分已定居,不过生活仍以放牧为主。在羊圈中,女主人家正忙着挤奶。羊儿排成一队一队,颇有秩序。</p> <p>在羊圈边上,一个男子在忙着织线,虽然语言上交流并不顺畅,不过每个人都对我这个外来人笑脸相迎。藏族人给我的感觉总是有种乐天精神,艰难的生活条件对他们来说似乎都不是苦痛。</p> <p>离开村子的路上,遇到牧羊人归来,一老一小带着上百头羊,在夕阳的映衬下,留下一道幸福的剪影。藏族人快乐的原因,也许就是他们与自然能更好相处,对生活的要求更为简单。</p><h3>卡久寺</h3> <p>离开隆子县后,经过错那、措美,到了洛扎县。洛扎县与不丹交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两边气候的差异也比较大。</p><p>在到达洛扎县城前,我先去了卡久寺。藏族人的快乐和宗教也不无关系,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寺庙,即使是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也会有寺庙的身影。</p> <p>卡久寺位于隐秘在洛扎县拉康镇背后的森林之中,海拔有3600多米。</p><p>站在喜马拉雅山脊上,远看山下的卡久寺被印度洋暖湿气流的云雾包裹着,或隐或现,让人感觉置身在仙境之中。当天我独自在喜马拉雅的山顶上过夜,万籁俱寂。</p> <p>卡久寺四周群山环抱,有森林、瀑布、峡谷,峡谷中的风光颇有黄山的风姿。</p><h3>色喀古托寺</h3> <p>从卡久寺前往色喀古托寺的路程并不是很长,但是景色开始变换,东南部绿意盎然的景象逐渐减少,被半干旱的高原风貌所取代。</p><p>这种变化正是喜马拉雅山脉的魅力所在,即使一个人开车,我也不会觉得困顿,眼前的景色总在给我一次又一次不同的体验。</p> <p>色喀古托寺是洛扎县我探访的另一所寺庙。这座寺庙距离洛扎县城大约有50公里,风景与卡久寺已有很大不同。这座寺庙的规模较大,外侧有围墙,东西长98米,南北宽48米。</p> <p>色喀古托寺内有一座九层高的碉楼,寺内还珍藏了大量吐蕃时期手写经书。不过可惜的是,我到达时寺庙正在维修中,一些壁画未曾得见。</p><h3>别样的湖水</h3> <p>在洛扎连着几天看寺观山,向北行了一段,就是一连串湖水,普莫雍错与羊湖。</p><p>浪卡子县的普莫雍错,这面湖是一个大的淡水湖,比邻沼泽地。普莫雍错的水源来自雪山化水,出水则是东流进入羊卓雍错。</p> <p>普莫雍错的湿地和高原草甸是众多鸟儿的安乐窝,各种鸟儿会在这里繁殖,或是把这里作为重要的迁徙驿站。</p> <p>羊卓雍错这次也给了我不同的体验,前往羊湖的人大多是从北侧进入,而我这里则是反其道而行,在南侧看到了羊湖的另一番风貌。这一侧的羊湖景色秀丽,给人的感觉更为娴静。</p><h3>江孜</h3> <p>从羊湖北上终于走到“正途”,到了江孜。白居寺是江孜最有代表性的寺庙,这座著名的寺庙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寺庙,塔中有寺,寺中有塔,是典型的藏区寺院建筑。</p><p>很多人从不同角度拍摄过,这次我爬上了山顶,终于拍全了白居寺的全景。云影、蓝天、绿地映照下的白居寺,让我驻足良久。</p> <p>江孜宗山城堡是著名的抗英英雄纪念地,在这里藏族军队曾经与英军对阵数天,用土枪与英军的大炮对阵。</p><p>最后山上被断水,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英军加紧攻击,藏军仍坚持战斗。经过三天的苦战,一部分突围成功,另外一部分来不及突围的战士,全部跳崖殉国。</p> <p>离开江孜继续南下,向亚东前行,这段路况还算不错,车窗外景色也渐渐变幻。路过多庆错时天色暗了下来,不过仍可见远处雪山,而湖水则是一片丹翠。若是在白天,定能够看到一幅白云、湖水、羊群与雪山交相辉映的画面。 </p><h3>亚东</h3> <p>亚东县位于西藏南部,与印度交界。亚东县的整个地形是个山沟,以帕里为界,形成南北截然不同的两种气候,北部海拔在4300米以上,南部的平均海拔只有2800米,气候宜人。</p> <p>亚东县南部的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素有“西藏小江南”之称。</p> <p>亚东地处中印边界,边贸往来比较频繁,在亚东乡的仁青岗边贸市场能看到很多印度人往来买卖。</p><p>每天中午印度人会到边贸集市上来,这里有很多的印度土特产,香料、头巾、咖喱都有的卖,还有很多印度人也会到亚东来采购生活用品。</p><h3>岗巴</h3> <p>从亚东继续向西,就到了岗巴县,这里是喜马拉雅中段北麓,紧靠珠穆朗玛峰。岗巴在地貌上是属于喜马拉雅高地,境内植被稀少,大多是高远丘陵。</p> <p>岗巴在气候和地貌上似乎很符合人们对西藏的感觉,其实这里并不是荒凉的代名词。岗巴物产也很丰富,“岗巴羊”在西藏久负盛名,据说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没有膻味,可惜我在岗巴的时间有点仓促,没能吃到这个美味。</p> <p>逐渐向西,海拔开始下降,眼前的景色也绿意渐浓,行车到一个乡村河边,几个孩子光着身子玩耍的情形,让人以为是在南方的乡村。</p><h3>靠近希夏邦马</h3> <p>从岗巴我到了定日,去了珠峰,又转战到希夏邦马。希峰是喜马拉雅山脉雪山中我特别喜欢的一座,曾拍摄过多次,这次去的时候天气不错,拍下不少希峰靓影。</p> <p>我将车开到了海拔大约在5300-5400米的地方,车行走在貌似火星表面的乱石上,有位当地牧民看到颇为吃惊,估计是很少看到有人能将车开到这样的地方。</p><h3>绿意吉隆沟</h3> <p>翻越希夏邦马西侧5500米的米拉山继续往前行驶100多公里,终于到了传说中的吉隆沟。</p><p>吉隆沟是我的一位朋友推荐前往的,开往吉隆沟的路上,有种寻找世外桃源的感觉。在辽阔的荒漠背后隐藏着一个花红叶绿的地方,这不是世外桃源,又是哪里呢?</p> <p>吉隆沟距离县城有70多公里,海拔却相差两千多米,气候和景色与县城却有极大差别。这里山高林密、沟谷幽深,景色宜人,触目所见都是绿色。</p><p>在历史上,吉隆沟是通向印度和尼泊尔的重要通道。相传莲花生大师入藏的时候就曾经过这里,在这里留宿一晚,看到这里山青水秀,不胜感慨,就将这里命名为“吉隆”,于是这个名字流传至今。</p><h3>吉隆沟?达马人</h3> <p>吉隆沟生活着一个特别的族群——达马人。</p><p>据说,他们是在清朝时进入西藏吉隆沟的,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在长期与藏族人接触的过程中,已经接受了藏族的风俗习惯,吃糌粑、说藏语,已经与藏族无异。</p><h3>吉隆沟?坏车</h3> <p>吉隆沟这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得以很好保存,也与进入这里的路有关。公路两旁全是峭壁,颇为惊险,有司机曾说,这条路危险系数比川藏线要高。</p><p>我的车也在这里出了故障,好在不是大故障,可以自己搞定,不然我也要被留在世外桃源了。</p><h3>东噶壁画</h3> <p>从吉隆沟出来后,经过仲巴到达扎达,扎达拥有丰富的藏文化宝藏,古格王朝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次我探访的是东嘎洞窟,东嘎洞窟和皮央洞窟是西藏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一处佛教石窟遗址。</p> <p>东嘎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距离古格王国遗址约有40公里,著名的东嘎石窟就位于这个村子背后的半山腰上。</p> <p>东嘎石窟内的壁画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保存比较完好。壁画色彩十分艳丽、造型也很独特,画中有许多看似异国的人物、图案。</p><p>壁画本身是采用矿物颜料绘制的,所以经久弥新。不过洞窟本身的形成和年代,在西藏的历史、宗教中并无记载,东嘎壁画还是一个有待破解的谜题。</p><h3>寻找印度河出口</h3> <p>离开扎达,我向普兰进发,去寻找印度河出口,这也是此行前,受一位摄影朋友嘱托。印度河的上源就是狮泉河,狮泉河在扎西岗附近与噶尔藏布相汇合转向西北,流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p> <p>之前曾有人劝告不要前往,因为那里靠近边境地带,可是不找到印度河出口,似乎这次喜马拉雅之行就没有一个句号。</p> <p>按图索骥,终于来到了扎西岗附近,根据地形判断了下,已接近边境,就没有再向前行进。返回的路上,受到了严格的边境查询,边防兵说再向前走一点就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就这样,在最后的“小惊险”中,我寻找到印度河出口,圆了喜马拉雅之梦。</p><p>这次旅程带给我内心前所未有的满足,无论再过多少年,我都会怀念2010年的那个夏天。</p><h3>【喜马拉雅行笺】</h3><h3>线路</h3><p>我这次的线路是沿着喜马拉雅山脉从东向西行进,多次深入边境地区,路线如下:乃东县——隆子县——错那县——措美县——洛扎县——江孜——亚东县——岗巴县——定结县——定日县——吉隆县——普兰县——札达县——噶尔县。</p> <h3>交通</h3><p>我这次的交通方式是单车单人,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建议单人单车,最好能有几辆车同行,保证安全同时互相提供补给。</p><p>我驾驶的是一辆柴油车,比较省油,续航能力比较强。油箱是70L,通常可以跑700-800公里。基本上每个县城都可以加油,不过因为要深入乡村,最好有备用油。我准备了2个25L的油箱,以备不时之需。不过要根据车辆自身的排量和耗油程度来计划,如果耗油量大,需要多带一些备用油。</p><p>沿途修车的地方很少,即使有修车的,水平也有限,因此一定要带全修车工具。到达县城的公路路况都不错,深入到乡村的路面土路较多,有些地区仍在修路,比如吉隆县,我前往的时候正在修路,相信过一段时间那里就将告别土路。</p><p>如果不是自驾,可以搭乘公交车,县城基本上都有公交,但一些偏远的乡村就需要搭车或者是包车前往。</p><h3>住宿</h3><p>这次行程基本没有住过宾馆酒店,都是住在车里或者搭帐篷,主要是为了方便不同地点拍照,同时也能节约成本。县城的住宿条件都还可以,有宾馆、招待所,不过不能要求过高,可以自己携带简单的睡袋,防寒同时也保证卫生。</p><p>如果要住帐篷,一定要携带防风性能好的,还要带上羽绒睡袋、防潮垫,因为沿途海拔起伏较大,有的地方海拔高,温度会很低。</p><h3>饮食</h3><p>饮食上,我主要以干粮为主,有时会到饭店补充下。这一路上的饭店,大多以川味为主,口味上大部分人都能够接受。</p><p>干粮方面我则是到了每个县城买下一些风干牛肉、锅盔、大饼等,干粮尽量在县城中补给足够,因为边境的村子很少有商店。</p><p>饮水则是携带了大的桶装水,到了水质较好的地方就补充。另外还带了烧水和保温的装备,在气温低的情况下,热水是必不可少的。</p><h3>工具</h3><p>除了补胎、打气等基本的修车工具,我还带上了4个木墩子和6块木板(木板长度为1.2米,8公分厚,15公分宽),木墩子和木板在陷车时会发挥很大作用。木墩用于垫起千斤顶,而木板则用于铺平地面,这两样工具一路上充分发挥了作用。</p><p>另外我还携带了铁锹、铁铲、钢圈,有些时候路过不了,需要自己修路,牵引绳一定要带。还有就是防止气温过低,汽车无法发动,最好携带喷灯。在出发前,我还将车顶加固了一下,并重新装了顶架,这样可以将重量稍轻的物品都放到车顶。车顶上还要配备网罩和防雨布,避免物品跌落和受损。</p><h3>证件</h3><p>由于这次走的线路很多是边境乡村,沿途都有边防检查。前往当地前,一定要办理好边防证,所有要前往的乡村都要注明,如果仅是写明县级地区,就无法前往下属乡村。</p><p>办理边防证的方式有两种,可以在拉萨办理,也可以在户口所在地办理。拉萨办理使用时间相对要短一些,大概在1—3个月。我是在成都申请的,当时说明了自己旅程较长,因此获得了一年的时间,这是最长的期限。</p><p>去办理边防证的时候建议事先准备好相关材料,说明前往的理由,办理起来就会很顺畅。在户口所在地办理边防证不收取费用,在拉萨办理要收取一定的办证费用和押金。</p><h3>药品</h3><p>根据个人体质不同,要携带相应的药物。这次旅程中有很多地方是在高海拔地区,因为要防止高反。个人推荐肌苷口服液、红景天,如果反应严重需要带上散利痛。高反有时是心理因素影响,过几天就会适应,但若反应强烈就需要立即下撤到低海拔地区。</p><p>还要携带风油精这类防蚊虫的药品,因为亚东等地属于低海拔地区,会有蚊子、跳蚤、蚂蟥。另外,路上饮食不规律,要带上防痢疾的药品。</p><h3>衣物</h3><p>由于旅程时间较长,若条件允许可以多带几件。抓绒、冲锋衣、速干衣都要携带,特别是快干的衣服要携带,因为气温变化较大,快干衣物方便换洗。</p><p>西藏的日照强烈,一定要带上墨镜。行程长的时候要带上一副备用。推荐渐变眼镜,这样比较方便同时看仪表盘和远方景物。</p><h3>最佳季节</h3><p>如果走这条路线,最好的季节是4月至6月、9月至11月,这两段时间景色较好,没有太多云雾。夏天时,由于天气原因,很多雪山都看不到,不利于拍摄。</p><p>【摄影师简介】</p> <p>李国平,摄影师、旅行者,足迹遍布西部各地,曾参加“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态考察”、“为中国找水”以及“徒步雅鲁藏布大峡谷”等活动。 </p><h3>【摄影师手记】</h3><p>摄影师张超音原本计划与我一同完成这次旅程,可是后来有别的事不能前往,我只能孤身独行。</p><p>在张超音的帮助下,我确定了喜马拉雅山脉的考察线路,他说很多地方他也没有去过,考虑到安全原因,建议我找一位同伴。但是单车进入喜马拉雅山脉深处的危险程度很高,这样的危险最好独自去面对和承担,所以我带着希望和梦想一个人出发了。</p><p>这次喜马拉雅之行颇为艰险,听完我此行的一些故事,著名环境生态学家徐凤翔曾调侃:“在高原上有后援的考察人员是‘家养动物’,而李国平则无疑是‘野兽’级动物。”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却很准确地概括了我的性格。在高原上行走,我感觉无比自在,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属。</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