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山如楼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75370 中国国家公园 发表于 2015-5-13 16:39:56 楼主

        <p>人有一种很神奇的能力,我们大都未意识到:人可以看到无限远的地方。</p><p>月亮和星星,朝阳与落日,我们都可以毫不费力地看见。但是当我们观看大地时,却遭到挫折。因障碍物的遮挡,还由于大地是球面,而非平面,所以我们望不到很远的地方,无限的视力很难得到满足。</p><p>如何能望得更远一些呢?古人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p><p>登到高山上,则会看得远些。但是看得远,会损失一些细节,即分辨率会降低。但忽略细节,感受整体,有时正是人们所追求的。正因为此,“登高望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p><p>古代楼阁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眺望远方。翻开古典,登楼望远的诗歌何其多也。</p><p>武汉的黄鹤楼:</p><p>“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p><p>山西永济的鹳雀楼:</p><p>“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p><p>??</p><p>然而,楼阁的高度毕竟有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远远不够,这还需要去登山。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 </p><p>由泰山想到了中国的传统名山——五岳。为什么五岳中泰山为首?为什么历代统治者都不厌其烦地登泰山封禅祭天?</p><p>我理解泰山区别于四岳的是:其他四岳或者是山间盆地中的山,如南岳——衡山;或者是高大山脉的一部分,如西岳华山(秦岭的一部分);或者是没有突出的主峰,如中岳嵩山。“嵩山如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北岳恒山,左有吕梁,右有太行等大山,视野阻塞。总之,这些山视野都不够开阔。泰山则完全不同了。它从辽阔坦荡、纵横千里的华北大平原上拔地而起,鹤立鸡群、参天独立。它是中原大地上最大的一座“楼阁”,是最高的望台,最能解放视力的地方。黄河如带,运河似线;华北大平原,千里沃野,万里平川;渤海东北,黄海东南,海陆苍茫,尽收眼底。只有在泰山上,皇帝才会找到“承接天命,定鼎中原”的感觉。</p><p>常人登楼、登山、凌绝顶,显然不是满足其“皇帝感”,而是让视力获得解放,享受一次视力奔向极限,视野展向无穷的欢乐。每登临一次高楼和山巅,都是一次视觉的节日,都是长久受到禁锢和压抑的视力走出牢笼的时刻。</p><p>但是登上五岳后,我们解放了的视力看到了什么?</p><p>传统中的五岳不是地理名山,它们的意义更多的是政治和文化上的,或者是美学意义的,它们是政治之山、文化之山、景观之山。</p><p>有些山则不同了。如喜马拉雅、冈底斯山、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横断山、贺兰山??这些山都是地理之山,它们的存在对热量、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地理要素的分布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们是划线分界的大山,在这些大山的两翼,有着迥然不同的景观。</p><p>东西向的大山与南北向的大山对环境的改变有很大的不同。简单地说:东西向的山脉改变山两翼热量的分布,南北向的山脉让山两翼的干湿明显不同。</p><p>先说说那些大体东西方向横亘的大山。如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南岭、喜马拉雅山等。</p><p>这些大山并不是窄窄的一条山岭,而是由许多方向相同的山脉组成的山系,比如天山由南天山、中天山、北天山组成;祁连山平行的山脉有7条之多,宽处达400多公里;秦岭从南到北,能找出逐渐升高的3道山脊线,阔达300公里。</p><p>一方面,因为山宽,从南到北气温的降低就不容忽略,另一方面,因为山高,还有海拔上升造成的降温,二者叠加使得山地气候的变化远较平地剧烈,加之冬季对北方南下寒潮的阻挡,几种因素使得这些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比如秦岭分中国为南北;天山把新疆分为暖温带的南疆与中温带的北疆;阿尔泰山分开了中温带与寒温带;昆仑山—阿尔金—祁连山是高寒的青藏高原与干热的西北干旱区的分界线;南岭划分了我国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界限;喜马拉雅山的分界作用就更明显了,它的北坡寒冷干旱,植被稀疏,它的南坡则湿热多雨,丛林茂密,一派亚热带的景象。</p><p>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南北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横断山。</p><p>山东西两翼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降水量和湿润程度上。因为这些大山阻挡了来自大海的水汽云团,它们大多成为了干旱和湿润的分界线。</p><p>大兴安岭东坡湿润,西坡干旱,因此它分开了农耕和游牧,它还是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p><p>太行山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也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p><p>贺兰山则是干旱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也是荒漠与草原、沙漠与沙地的分界线。</p><p>横断山由一系列南北向的大山构成,因此情况复杂些。总的看来它是高寒的青藏高原与湿热的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但是细分起来,山却是各有特色。它们当中有的是湿润和干旱的分界线,有的是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分界线,有的甚至是印度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的分界线;从文化角度看,这些山又是民居类型、婚姻制度、不同语言、不同族群的分界线。</p><p>许多地理大山已经超越了雪线,因此许多山峰是雪峰,但是即使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也留下了一些山口,或者叫垭口的地方。那些路上的行旅,经过艰难的爬升,到达垭口时都会停下来,站在垭口上眺望,享受视觉的盛宴。中国的这些地理大山都有一些知名的垭口,但要体会垭口的意义,还是应该走一次跨越横断山区的川藏线,川藏线穿越了南北向的6条大的山脉,跨过6条大江,因此川藏线好似一条起伏有致的正弦曲线,一会儿是波谷,一会儿是波峰。波谷是峡谷,山贴人面,石悬头顶,景虽逼真,但视野极窄,视力受到了极大的压制;波峰是山脊上的垭口。来到垭口,不仅一颗紧提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一路上受到压迫的视觉也终于可以得到解放。川藏线的起起伏伏正是视觉压抑和解放交替出现的过程,沿途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也是川藏线吸引人的地方。</p><p>登临具有地理意义的大山,与登临五岳的感受会很不一样。登临五岳,可以看天地之大,天地之美;而登临这些地理大山,则不仅看天地之大之美,还会看到天地之不同。</p><p>登临这些大山后,最好不要原路返回,要越过山脊在山的另一面下山,这样你会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观,这时你才能领略这些具有分界划线作用的大山的意义。</p><p>有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现在看来,这句话有些虚妄了。从地理的意义看,中国真正耐看的山,恰恰不是五岳,而是其他。</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