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2.台湾嘉南平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60630 中国国家公园 发表于 2015-5-13 17:14:50 楼主

        这里被称作台湾最富庶的粮仓,当岛上的很多土地被高楼和建筑占据的时候,这个水路密布的平原还保留着大片的水田、甘蔗和农作物。同时,它每年贡献的稻米、水果和蔬菜也接近台湾产量的一半。四百年前,居住在嘉南平原的平埔族人,面对着血桐、构树和山黄麻等乔木优势生长的贫瘠环境,并未发展出精致的农业文化,生活方式上还是以小面积的稻米和芋头、地瓜等杂粮的耕作,以及平原森林狩猎和捕捞鱼虾为主。1920年,随着包括乌头山水库在内的水利系统工程嘉南大圳的完工,嘉南平原的灌溉面积一下子由最初的5000公顷增加了30倍,变成了沃野千里的丰饶之地。摄影/齐柏林<p>在台湾,不论搭乘任何交通工具,只要由北往南走,经过浊水溪之后,就是嘉南平原了。</p><p>每次跨过这条大溪时,我都会联想到,此地海岸最出名的虱目鱼,联想到它银白、肥厚的肚腹。这块无刺、饱含胶质、价钱最昂贵的部分,像极了今日的嘉南平原——台湾最富庶的谷仓。</p><p>嘉南平原不仅丰饶,也是台湾幅员最辽阔的平原。在这座多高山的大岛上,很难得竟有如此地势平坦的土地,辽阔地横陈。但在上个世纪初,那时若有报道者描述这里,大概没有人会形容嘉南平原是一块富庶的农耕地。</p><p>摊开地图,检视这块肚腹,许多大小溪流由东向西奔去,多半流速湍急,含沙量大,并不具备灌溉之利。每当大雨一至,河道也经常淤积,泛滥成灾。在许多人的认知里,这儿高温多雨,雨量丰沛,但雨水都集中于夏天,一进入冬天的旱季,河床便干涸,土地无法耕种了。到了清朝年间,汉人移民日增,为了广泛耕作,才逐渐有水圳疏凿的计划,但规模也都不大,许多地方仍是旱田和看天田。农民收入有限,生活依旧贫穷而艰苦。那时嘉南平原已开发殆尽,拓垦的地方逐渐接近中央山脉的丘陵地。这些新山坡地的开辟,间接影响到下游的环境。原本就缺水和少林木的嘉南平原,更是雪上加霜了。</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