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评论 0 收藏 0 分享 此文

北京电影学院胡智锋副校长应邀出席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国际电影学术论坛

2020-8-29 22:59| 发布者: 中国国家公园网| 查看: 1389| 评论: 0

放大 缩小



8月28日,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国际电影学术论坛举办。国内外一流影视院校校长、院长、专家、学科带头人齐聚一堂,围绕当前国际影视教育现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议题,共话新时代影视教育国际新格局,协力深耕专业化、全球化影视人才培养策略。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教授在论坛上做主题发言。

胡校长在发言中分析了中国戏剧与影视学科发展面临的新环境和新挑战,就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给出建议,并提出了注重人文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的新方向。

胡校长表示,从国际国内的宏观环境来看,非常突出的就是新全球化的启动和迫切的国家需求,在来自国际经济、外交、科技、金融的多重变革下,作为文化产业的龙头,影视行业越来越重要地出现在文化和产业发展的版图上,在文化创造、交流与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呈现出科技、媒介、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态势。从教育的大环境看,尤其是从影视教育面临的新环境来看,“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评估、新文科建设无疑是三个最重要的直接背景,目前我们的“双一流”建设正在不断推进,高校学科评估也在顺利进行,同时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相对快速发展的态势充满机遇。

胡校长认为,新的环境变化让我们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几个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个挑战首先从戏剧与影视学科来看,体现在师资队伍总体的体量、质量方面以及国际型、精专型、复合型人才的相对紧缺。另一方面是与传统学科相比,有影响力的师资还相对缺乏,学术理论研究对国家文化竞争力、原创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引领力的贡献度还有待提高。如何让戏剧与影视学科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准,能不能通过影视教育去对影视文化的创建与传承发展产生更大的引领等,都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中国的戏剧与影视学科往哪里走,面临着怎样的机遇,怎样才能抓住这个机遇?胡校长从人文性、科学性、创新性三个方面作了深入阐述。

一是人文性戏剧与影视学科要深植文化。他指出,北京电影学院将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给电影人才的培养加厚底座、夯实基础。这个通识教育包括我们对人类文化、文明成果的充分吸纳,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经典成果传承,尤其是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

二是科学性。他强调要让戏剧与影视学科在更加规范、更加富于逻辑的轨道上拓展。要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推进学科建设、专业课程设计等,同时要有科学的逻辑,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如果说戏剧与影视学科在过去还处于初创状态,那么未来它将要在科学性上继续加大力度,更有规范性、逻辑性。

三是创新性。戏剧与影视学科怎样梳理历史经验、怎样创新?胡校长谈了三点意见:自主创新、融合创新、延伸创新。关于自主创新,他谈到了包括北京电影学院在内的几所高校根据自身不同特点始创、原创的特色专业。融合创新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大胆嫁接、优势互补,比如戏剧教育就是戏剧学和教育学的融合,影视教育是影视和教育的结合。延伸创新是紧贴社会潮流,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衍生创新,比如传媒艺术学就是在广播电视艺术学基础上的一个衍生性创新,这些都是有规律的,未来中国戏剧与影视学科要有更大作为,就需要在自主创新、融合创新、延伸创新上做更大的努力。


最后,胡校长鼓励大家,在新的环境下,中国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一定会续写学科发展的新篇章,尽学科之所能服务和支撑国家需求、行业需求、教育需求,创造出人民满意的戏剧与影视学科发展新局面。

(图文来自北京电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