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林业部和铁道兵联合提出的《关于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报告》,并于同年7月成立了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和指挥部党委。 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大兴安岭特区政府,9月,铁道兵3、6、9师计8万官兵奉命陆续进入大兴安岭,开始分段修筑铁路。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委决定调集2万名干部、工人参加会战。至此,大兴安岭第三次开发建设全面展开。1965年1月,国家林业部同意成立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与特区人民政府实行政企合一,受会战指挥部领导。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第三次开发会战取得一定成绩,一些林场已开始木材生产。 此时松岭林业局大扬气林场环宇303工段组建产生,为响应国家党中央“开发大兴安岭”号召,当年生产生活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干部职工多达3.5万人,除从省内其它各林业局抽调多名干部外还有大部分来自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哈尔滨等地的知识青年,平均年龄才二十岁左右的知识青年,在当今我们看来还是个未长大孩子,就是这样一群孩子,在那零下四十五度,北风呼啸的季节,身着厚厚的黄棉衣,头戴狗皮帽,脚穿大头靴,全副武装,踏着厚厚的积雪,向原始森林进发,他们把宝贵的年华、青春、智慧和力量献给了大兴安岭。 2014年4月1日全面停止商品林采伐后,林场转入经济转型轨道,停止商业性砍伐就不能“靠山吃山”了吗?2014年开始包括大扬气林场在内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开始探索转型发展之路,紧紧围绕得天独厚的地缘、资源和生态优势,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良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以森林生态食品和生态旅游为代表的绿色生态产业。如今,绿色矿业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的林场职工消化一批,转型一批,分流一批。 “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2018年伊始,在发展各项接续产业的同时,大兴安岭地区明确以管护区为主体,着力发展管护区经济,重塑主营业务,全力打造转型发展新引擎。在大扬气林场303工段,一个以“环宇303”森工文化品牌为依托,包括森工文化体验游、民宿特色观光游、林下资源产品加工业、冰雪建筑产业等复合型管护区经济模式的多功能旅游区在2017年十月正式开门营业。 借助环宇303工段的历史优势,林场还原打造了林区六七十年代工段的生产生活场景——占地9600平方米的“环宇303工段冰雪风景旅游区”。搭建了工段用帐篷3栋,改建平房,室内张贴劳动标语,室外摆放拖拉机、运输车辆、装载架杆和伐木斧子、锯等劳动工具,让游客切身体验林区木材生产全过程。在餐饮服务上,推出独具特色的“工段饭”,开展了“杀年猪”“烤全羊”等系列具有当地特色餐饮文化活动,并全程录制游客游玩过程,让游客留下美好回忆。组织职工自主设计制作冰雕、雪雕作品,依托山体浇灌冰场、树挂,建设“赏冰乐雪园”,并开设了马拉爬犁、抽冰噶、滑冰等冰雪游乐项目,让旅客体验到那个离我们渐行渐远的老知青、老林业工人那个“激情点燃青春岁月、热情似火融冰化雪”英姿勃发的年代,来一次时空穿越之旅,带上回忆,走进那充满激情的尘封岁月! 林场还陆续开发了酒坊、民宿等303旅游系列产业,实现多业并举。如今,松岭区已经构建了以湿地观光游、文化体验游、红色教育游、生态康养游、全景自驾游的多元化产品体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把生态保护作为转型发展的长远之计来付诸实践,把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兴区的战略举措,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在管护区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大扬气林场以“文化+管护区经济”为结合点,以党支部+产业项目为着力点,以党员+职工为落脚点”,实现了生态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企业实现增效,职工增收的“双赢双增”目标,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论”。 林场自2014年停伐至今,林区人从卖木材到卖特产、卖风景,到如今发展全域旅游产生的多种的效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在保护林业的前提下,林场经济增长了,林子能够有序利用、有序发展,老百姓腰包鼓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目标就近了,才能把好资源留给子孙后代。 |